禁忌书屋 - 经典小说 - 八分熟在线阅读 - 八分熟 第22节

八分熟 第22节

    「谢谢,粽子很好吃。」

    「今天下午一点半跟我出去。」

    唐秋水正看着一条朋友圈窃笑,收到消息后切到聊天界面,回了个“收到”。

    她回的是他发的下一句,工作上的事情。至于上一句该怎么回,想了半天也没找到合适的措辞。干脆不回,反正也是顺手买的。

    吃完饭稍稍休息了一会,一点半准时出发。

    到了车上,梁渠说,他们要去的是华新街道,有个拆违的案子要委托他们。具体案情目前还不清楚,到了之后会有专门的人和他们对接。这个人是法制科的科长,姓肖。

    唐秋水多以“嗯嗯”回应,并将这些信息一一在心中记下。

    很快抵达,进了会议室。

    当看到沙发椅上坐着的那个人时,似有一道闪电从天劈下,被劈中的唐秋水顿时呆若木鸡,脚底结冰。

    抓马,翻篇未遂,时光倒流……颅内错乱地闪过这些词语。

    男人站起来,徐徐走上前,和梁渠握手:“梁律师,好久不见。”

    梁渠同样以职位称呼他:“肖科。”说着偏头介绍他身侧的唐秋水,“这是小唐,我助理。”

    女生还傻愣着做不出任何反应,这位肖科长已再次将眼神挪移至她面庞,唇微勾:“又见面了,唐同学。”

    【小剧场】之朋友圈

    中午,梁渠拒绝了周南的约饭,他直接在办公室吃的。开吃之前,先拍照发了一个朋友圈,文案如下:

    「时隔多年,再次尝到了母校的蛋黄rou粽。」

    底下的点赞评论如云,赠与人唐秋水刷到后,也笑着点了一个。

    没多久,「发现」那里多出一个红点,是共同好友的评论:我也想吃,能不能帮忙代购?

    晚上再去看时,这条评论已经无影无踪。

    唐燃:我竟然被删评了???

    梁渠:讨厌没有边界感的老同学。

    第29章 阳光房

    “各位上午好,我叫肖云谊,现任崇城c区华新街道办法制科科长,很高兴受邀来和大家分享一些行政执法的实务经验……”

    但凡昨天的唐秋水留注意力在讲台上多停几秒,这时的唐秋水也不至于如此惊讶。

    其实后来仔细想了想,思路打开后,倒也没那么大惊小怪了。毕竟法律圈子就这么大,是她那个“以后不会再见”的想法格局小了。

    只不过当下这一瞬,唐秋水是措手不及的。

    梁渠以为,他助理和肖云谊今天应该是第一次见面才对。可肖云谊这熟稔的打招呼口吻,以及女生脸上明显僵硬的表情,都说明他们在此之前已经见过。并且其中一方,对另一方出现在这里有些始料未及。

    “你们认识?”梁渠这话是看向旁边的唐秋水问的。

    “嗯,就昨天。”回答他的却是对面的肖云谊,“在h大研究生院,唐同学去听了一场讲座,我是主讲人。”

    男人说话时脸上始终带笑,和在讲台上如出一辙,偏白的肤色让他的笑容看起来纯良温润。但,唐秋水并不觉得他是个可亲近的人。相反,她潜意识里有点害怕他。

    他就像个不常用的生僻字,让人看不懂。

    是因为不熟吗?可就像肖云谊自己说的,这已经是他们的第二次见面了哎。

    或许是她想太多。唐秋水勉力使自己平静下来,为自己疏忽大意导致的社交事故而感到抱歉:“ 不好意思肖老师,昨天在学校我没能认出……”

    肖云谊却出口打断,跟抖烟灰似的将那些不愉快的回忆统统抖落,不计前嫌道:“我就说唐同学怎么对行政实务这么了解,原来是师从梁大律师。”

    “……”

    可真行,一句恭维话夸了俩,就是不知道里头兑了多少虚与委蛇。唐秋水有些接受无能,余光一瞥,却发现梁渠因为这句彩虹屁一下子笑开了。

    ……呵男人。唐秋水当即抿紧嘴巴,不再吱声。

    点到为止的寒暄。很快,肖云谊引二人在他对面的两张沙发椅上落座。梁渠也趁机把话题往正事上引:“您之前说,有段录音要放?”

    “对,”肖云谊点头,接着俯身去向横在两排沙发椅中间的一张矮桌。桌上早早准备好了笔记本,上面插着u盘。他在触摸板上点了一下,“是我们的城管执法人员和相对人的通话录音。”

    录音播放开始,会议室寂如信徒默祷的教堂。

    开头是几声滋滋响,似漏出的电流,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几秒后,方出来一个嗓音嘶哑的男声:“老赵,是兴宝路5555弄305号102室的老赵吗?”

    那头的人沉默了一下,而后冷漠“嗯”了声:“你说。”

    确认身份后,男声变得雄浑了几分,似在立威:“老赵,你上个礼拜没有把东西拆掉,今天我和居委、物业又上了一次门,把法律文书放在你家装修工人那里了。你今天下午有空的话,到我这来签个字。”

    最后那个命令式语气让那头的人再次沉默。这次沉默的时间有点久,因为组织了一段较长的话:“我现在和你把话说清楚,我不想再跟你为这个破事继续纠缠下去。你非要搞我的话,尽管去动员楼上的人,以物权法,相邻关系起诉我。我只接受法院到我家里来强拆,不接受任何调解好伐。”

    “老赵,我没有在跟你讲调解,你搭的这个东西属于违法搭建当中的违法构筑物……”

    “我不管你怎么定性,你拿到法院的强拆令再说。”

    “喂,喂老赵?”

    录音戛然而止。

    刁民。

    整段听完后,唐秋水脑中第一时间跳出来的是这个词,这个梁渠常挂在嘴边的词。

    她吓了一跳,对这样的自己感到陌生。她向来不喜欢听梁渠用这个词,可此时的她,竟也先入为主地用这两个字给录音里这位素不相识的“老赵”定了性。

    还好它只存在于头脑中,是意思表示的胚胎,她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这个危险的想法折断,碾碎,扔进回收站,警告自己下不为例。

    录音过于简单片面,难以窥见全貌,肖云谊遂从头开始介绍起这个案子。

    “今年四月初,有居民到居委会投诉,称小区里有人违法搭建。居委当天就把这件事上报街道,街道的城管执法人员立刻联系小区物业经理,请他查询该业主的身份信息……”

    相对人名叫赵巷,是涉事小区协和家园的一名业主,住在底层一楼。未取得建设规划许可,擅自在天井违法搭建。

    案发后,执法人员先与赵巷就搭建情况进行了一次口头沟通,希望其尽快自行拆除,赵巷当时表示同意。

    谁料一周后,居委会再次接到了居民投诉。执法人员来到现场复查,发现赵巷根本没有信守承诺,甚至还让装修工人给违建安装玻璃。

    “执法人员进行了现场勘验,赵巷搭建的这个构筑物为钢质框架玻璃结构,东西北三侧分别固定在楼房墙体上,确认是违法构筑物……”

    “构筑物?s?……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唐秋水第一次接触拆违的案子,肖云谊的这些用词让她云里雾里,完全想象不出这是个什么样的建筑。

    她这个问句并未真正问出口,只是在暗自揣摩。可梁渠像是在她脑袋里装了监控似的,趁着肖云谊喝水的间隙,开口指点迷津:“俗称阳光房、雨蓬,装个洗手池可以洗手洗菜的那种,可以视为生活功能空间的延伸。”

    “哦——”他列出的这几个具体物象让唐秋水立刻露出一抹豁然的笑。

    肖云谊将对面二人的互动尽收眼底,不着痕迹地笑了下,说:“看来唐同学的实践经验还是不太足啊。”

    突然被cue,唐秋水愣了一瞬,反应过来后脸一下子烧了起来。

    她不傻,这句话里的轻视和嘲弄意味不要太明显。

    是,昨日她口不择言在先,说什么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可肖云谊当场表现得心无芥蒂,甚至一直到这话说出之前,他都保持着翩翩风度,现在却又抓住机会旧事重提,这cao作有点儿像刑法中的事后防卫——

    不法侵害结束之后,防卫人对着不再有侵害能力的侵害人狠踹一脚。这一脚,主观心态是故意。

    唐秋水半晌不说话,僵若入定僧。

    不知情的局外人梁渠看出了些端倪,笑了下,主动揽责:“我的问题。之前一直让小唐专注于文书工作,没有多带她去居委街道那边走一走,所以她这方面的经验是有些欠缺。”

    啊……滴水不漏的解围。

    如释重负之余,唐秋水的心莫名触动。她这才意识到,她根本不用这么紧张害怕的,因为她不是一个人在这里啊。

    虽然一起出外勤的次数屈指可数,但梁渠从来都不会在这种场合让她局促为难。他既不会邀功,也不会甩锅,更不会责备,会用妥当的语言自如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境。

    即便她真的有错,那也得等回去,进他办公室之后,再作盘点清算。就像合同相对性,合同相对方之间的事情,不论好坏,都轮不到一个外人插足。

    肖云谊眉微挑,收回望向唐秋水的眼神,翘起二郎腿,双手交叠搭在小腹前,以更加松弛的坐姿继续聊案子。

    “执法人员现场开具了一份调查询问通知书,因赵巷当时人不在家,所以交由装修工人转交。当日下午,执法人员电话联系赵巷,告知其接受调查询问,赵巷明确表示拒绝配合,通话内容就是刚刚播放的那段录音。”

    对上了。

    所以开头那段录音其实是倒叙,是从正文里截取的一小个片段。一开始可能有些不清不楚,但说到这里,案件全部的调查处理和执法经过都已经很明朗了。

    之后的发展是,执法人员做出了限拆决定书,被赵巷拒收后留置送达。赵巷针对这项限拆决定,向c区人民政府申请了行政复议,复议维持。赵巷不服,向崇城铁路运输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限拆决定和复议维持决定。

    今天请梁渠过来,就是要他帮被告之一华新街道打这个官司。

    话毕,肖云谊起身拔掉笔电上的u盘,用中指平推至梁渠跟前:“办案材料都在这里,梁律师您回去看了就知道。”

    梁渠屈身上前,接过来,微笑应下:“好。”

    第30章 伏特加

    夏至已过,气温越来越高,室内和室外完全是两个季节。从会议室出来这小段路,蒸感十足,走出了一身的汗。

    一上车,梁渠和唐秋水就不约而同地开了一瓶矿泉水。

    喝了几口,梁渠没急着走,先问她:“你和肖云谊怎么回事?”

    唐秋水把昨天在h大听讲座的事情简单说了下,包括她和肖云谊发生的一点小“过节”。

    梁渠听完什么也没说,发动车子往回开。

    “梁律师,”唐秋水主动出声刺探,“您觉得肖科长怎么样?”

    不知道为什么,她有点期待从梁渠口中听到一些不讲风度的评价。但在背后讲别人坏话不是美德,梁渠没有如她所愿:“挺好啊,毕竟是法制科的,沟通起来没那么费劲。”

    只针对刚刚的工作沟通,不针对其他,公道客观。

    唐秋水略显失望地说了句“好吧”。

    梁渠听出来了,轻笑一声:“怎么,你有不同意见?”

    -“有。”心里真正的回答。

    “没。”给梁渠的回答。

    心口不一。

    梁渠有不少客户,派来对接的工作人员法律素养不是特别高,有些时候双方的交流不在一个频道上。但肖云谊很显然与这些人有别,正如梁渠所言,和他沟通起来一点不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