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书屋 - 言情小说 - 重生为女主哥嫂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07

分卷阅读107

    她早就眼热了。

麦夏心话:蹬缝纫机做衣服,比种地强多了。如果她多干点,说不定比种西瓜强。如果她在首都混好了,指不定还能带丈夫孩子一起跟着去享福。

想法是美好的,现实很无奈,她得先说服她妈带她去才行。麦夏本就是奔麦秋去的。

抱着这种想法,麦夏跟麦妈耍赖,死皮赖脸非要跟着去看看,“妈,你就让我去吧,我保证不给你添麻烦。要不,我帮你把去首都的火车票买了?”

为了能顺利去京市,麦夏也是下了血本,竟然舍得给她妈出钱买火车票。

可就因为这,麦妈想了想,也就同意二闺女跟着。因为这次她去首都,给小秋带了不少东西。她自己坐车不好拿,有小夏在,让她帮忙提东西也行。如果到了首都,小秋那里没地方住,实在不行,让小夏再坐车回来也行,大不了她给小夏买回来的车票。

年前是铁路运输高峰期,麦妈以前夏天坐火车,没这么拥挤,人挤人,恨不能把心肝肺都给挤出来。母女俩好不容易挤上火车,找了个地方呆着。

麦夏不忘给自个邀功,“妈,幸亏我跟着来吧。要不你自个带这么多东西上车,挤都挤不上来。”

麦妈喘口气说:“我没寻思年前坐车这么挤,上两回坐车没这么挤。”

“可不是挤咋地,你看到处是人,都没地方下脚,幸亏咱们上来早,要不还不知道能不能挤上车。”

麦夏是头一次坐火车,她也没寻思火车上这么挤。座位上坐着的不必说了,竟然还有在椅子地下占地方的人。

后来麦夏才知道,因为人家是长途,所以先在椅子底下占地方,晚上也能有地方歇歇脚。要不在火车上站个三天两天的,那滋味也够呛。

其实,要不是麦夏娘俩被拥挤的人群挤上火车,凭她们的本事,就算上了车,也找不到好地方呆着。幸好她俩积极,怕错过车,检票早,早早赶在前面,让后面拥挤的人群把她们不由自主送上车。

这次坐火车可受罪了,因为人太多,就连上厕所都不方便,接热水也不方便,娘俩因为这,只能少喝水,干吃油饼。好歹熬到首都,娘俩下车后,总算松了一口气。

麦夏感叹一句:“唉,没想到坐火车...也受罪。”

很多没出过远门的人认为,坐火车和汽车都是新鲜事,肯定好玩,绝对想不到受罪上去。

麦妈提起东西,“走吧,咱们去学校找你meimei。”

可惜这回娘俩来晚了,学校已经放假,麦秋已经不再宿舍住。

麦夏着急了,“妈,小秋去哪儿了,咱去哪里找她?”

“去她合伙人那里找找,说不定她已经搬过去住了。”

好在麦妈记性好,竟然连问带猜摸到马巧玲家去了。

“妈,二姐,你俩咋来了?”

不在家过年吗,都来找她干嘛?麦秋心里是不愿意妈和二姐来找她。不过她装习惯了,面上一点没表现出不高兴来,还带着俩人进了屋。

麦妈对小闺女嘘寒问暖了一阵,又问起合伙的买卖。

“年前做新衣服的多,这阵儿正忙呢。”

“忙好啊,忙了才有钱赚。”

这话倒是不假。

麦秋听说二姐是跟着麦妈来赚钱的,知道妈和二姐不打算回老家过年了,只好把她介绍给马巧玲做工。

麦秋:总不能白养着二姐,反正二姐是奔干活来的。

马巧玲正忙得□□乏术呢,来了人正好有用,她立马给麦夏安排活计让她做衣服。

原来经过这段时间努力,马巧玲的裁缝铺已经扩大规模,成为一个小家庭作坊模式的制衣坊。家里添置了十几台缝纫机,忙时经常雇人做衣服。

麦秋也通过合作积累了第一桶金,打算等毕业后找到好机遇大干一场。

抽空,麦秋还带麦夏逛了逛首都,麦夏对首都满口夸赞,想着要是能留在首都就好了,这里比红星村不知好多少倍。赚钱容易,买东西也方便。

麦夏不想想,如果不是麦秋帮忙,她都不一定在首都找到活干,当只身闯荡首都是那么容易的。这年头好多首都人还没工作呢,能让她一个外地人找到好活干。

麦夏觉得在马巧玲这里干活真不错。只要把衣服做好,干得多拿得多,比在工厂上班还强。

她只知道赚钱了,忘了国营工厂有比较好的福利待遇,可私人作坊不会有这种待遇。再说缝纫工不是那么好当的,做上几年之后,腰椎病、颈椎病都落下了,年龄大了身体不好受。

不管怎样,目前来说,麦夏觉得在马巧玲这里赚钱很轻松,反正比在地里干活好。

就是麦妈都这么觉得。她们认为自己能在首都赚到钱,也是种本事,回去也能跟乡亲们炫耀一番。

不提这娘仨,再说红星村那边,好多人已经跟麦一山种大棚卖菜见了钱,盘算着来年是给家里盖房子,还是添置大件。

有那爱显摆的,早已抽空买了自行车、收音机这种以前不敢买的大件搬回家。也有人愿意把钱紧紧攥在手里,手里有钱,心里更踏实。

村民手里有了钱后,在吃穿上也不吝啬了。比较明显的是,田家早点摊的生意更好了。很多村民都舍得天天来田家买现成的包子吃。快过年了,家里大人孩子都添置新衣服。

村民的日子好过了,脸上的笑容更多了,红星村正处于一种积极向上,蓬勃发展的状态,成了远近闻名先富起来的村子。

大部分红星村的村民因为今年赚了钱都高兴,跟麦一山说话更可气了,想跟他处好关系,以后有啥发财点子,也能想着大家。

之前有那不舍得种大棚的,看到人家都跟着赚了钱,打算明年跟着一起干。

但是吴来金和吴来银两人非常不高兴,因为他们得罪了麦一山,没敢让麦一山给他们捎薄膜。两兄弟想种大棚,还是自己跑到市里找地方买的薄膜。

弟兄俩倒是种了大棚菜,但他们是自己买的菜种子,不如麦一山在系统买...的菜种好,不如人家的抗病、抗虫、抗寒、抗旱能力强,所以,尽管他们种了大棚菜,但是因为头一年种,没有经验,棚里不是温度高了,就是温度过低,要么就是浇水过多……

他们家的大棚菜出现很多问题,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