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书屋 - 言情小说 - 古代升官日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82

分卷阅读82

    的新鲜菜蔬被洗干净,摆放整齐端上来,水滴在翠绿的叶子上坠坠欲落,可谓是鲜翠欲滴,十分养眼。

    火锅里红色的高汤和白色的高汤相间,一红一白,微微滚动,只是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动。

    更不要说香味随着浮起来的水蒸气飘到房间中的每一个角落,让人忍不住吞咽口水。

    这火锅是张伍二他们提早准备上的,开始时压着火苗,此时端上桌后,张彦瑾拿起一旁放着小铁签子,熟练地一挑炭火,火势便大了起来,刚刚还微微滚动的高汤此时有了大火力的加持,立马沸腾了起来。

    张彦瑾仔细的给皇上解释后,便帮皇上把羊rou放到红汤中烫熟,又拿来一个放着芝麻酱的小碟子里,这才放在皇上面前。

    皇上在吃了一口之后,便开始自发地夹起羊rou和蔬菜放在高汤中烫熟,完全不需要张彦瑾和李明锐照顾,而且越吃越欢,看得旁边的李明锐睁大了眼。

    张彦瑾心里则赞叹火锅文化,吃惯了珍馐美食的皇帝还是抵挡不住火锅的魅力。

    等到吃到一半,张彦瑾又让人端上来了炭烧烤鱼,这炭烧烤鱼是他新实验出来的,在现代的时候,每天晚上夜市上的烧烤都十分火爆,大同的无烟煤对于他而言又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既然如此,他何不在大型酒楼里也弄一个夜市?

    “这又是你折腾出来的?”皇上吃饱喝足后,心中满意,用湿润的棉帛擦了擦手之后,指着火锅道。

    张彦瑾笑着道:“大同冬天太过寒冷,微臣就想到了这种方法。”

    说罢,他让人端上来一个大木箱子,打开一看,一个制作精致的火锅就呈现在了皇上面前。

    “微臣试过一次后,就赶紧让人给皇上制作了一个,加上火锅汤底,想要进献给皇上。”张彦瑾诚恳地看着皇上。

    吃饱喝足,又被送了这么多礼,皇上心中觉得张彦瑾当初蒙骗自己把大同的煤矿赏给了他气总算是消了一些,毕竟若是没有张彦瑾,大同的煤炭可能还要被埋在地下,不知道多少年才被利用起来,便道:“你真是有心了。”

    张彦瑾见皇上面色转好,对自己似乎不那么生气了,心中也微微松了一口气。

    在看到皇上的时候,他就猜到皇上肯定会怀疑他当初要大同的这几个地方是有预谋的,就算是普通人看到大同这几个地方在他接手之后立马发展了起来,也都怀疑他当初的动机,哪里有那么多的巧合?更何况英明神武的陛下?

    最可怕的不是皇上像当初在朝堂上一样,直接发怒让人打他三十大板,而是像现在,心头有火气却憋着不说出来。

    这也就是他今天一直小心伺候着皇上的原因,不过他这么做,还有一个原因。

    其实这也是张彦瑾误会皇上了,不是皇上不想发火,而是这火实在是没有办法发,毕竟当初大同存有煤矿的地方,可是他亲口赏赐给张彦瑾的。

    想到这里,皇上心头也不禁叹息。当初张彦瑾嬉皮笑脸问他要大同的几块地的时候,所有人都笑张彦瑾恬不知耻,居然不注重名节,可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能笑出来?

    张彦瑾从一旁一直默默站着的张伍二手中接过宣纸,笑着走到皇上面前道:“皇上,臣有一事相求。”

    皇上面色一凛,注视着张彦瑾。他被这无赖小儿骗了一圈,还没有找这无赖小儿算账,这家伙居然还又求起自己来了?

    可毕竟吃人的最短,拿人的手短,再加上刚刚的火锅和烤鱼又吃得过于舒爽。皇上便淡淡道:“但说无妨。”

    张彦瑾立马把早就已经准备好的宣纸铺在了皇上面前的大案几上,笑着道:“回禀皇上,采煤场开起来之后,便有各地的人来这里购买煤炭,只是苦于大同这地方实在是太贫穷,连一座像样的客栈都没有,再加上这里不是主干道,驿站距离这里也太远,便有很多拉煤的人晚上无处可住,是故微臣想要建造一座客栈,让这些人再来大同,都有地可住。”

    他看了一眼案几上的宣纸道:“微臣想要请陛下帮助微臣起一个客栈的名字,彰显陛下的对于万民的恩德。”

    皇上禁不住深深看了一眼油灯下淡淡微笑的张彦瑾,他一直以为这无赖小儿只会贪图享乐,喜好赚钱,才会折腾这一系列的东西,不曾想张彦瑾年纪轻轻却知道体恤底层的百姓。一想这一路来所见,大同这里的村民们确实因为张彦瑾的到来,过上了宽裕的日子,皇上心中那最后一些气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知道张彦瑾要他的字是为了什么,但这点事,在皇上心里衡量是值得嘉赏的。

    他接过张彦瑾递过来的笔,蘸了nongnong的墨水之后,写下遒劲的三个大字:安乐居。

    既然是为老百姓而开,那通俗易懂的安乐居再合适不过了不是?

    “多谢皇上!”张彦瑾连忙叩谢皇恩。这个时代最著名的人是谁?是皇上!有人可能不知道大文人,却没有人不知道皇上。

    有了皇上的题字,他这座大型客栈定然能红遍四方,迎来八方客人!

    得知皇上驾到的孟经纶匆匆赶来,见到大堂中坐着的人确实是皇上后,连忙给皇上行礼道:“微臣接驾来迟,还请皇上赎罪!”

    皇上倒也不计较,免了孟经纶的礼之后,就问起了大同的诸多事务。

    孟经纶显然是一个勤于公务的人,皇上询问的所有有关大同的问题,孟经纶都一一作答,可以说是对答如流。

    张彦瑾望着礼仪气度都不差的孟经纶,恍然明白过来了孟经纶为何当年没有出现在大魏朝的历史上了。

    原因无他,恐怕只有运气不好。

    大同这地方贫瘠,若是没有自己的到来,挖出了煤,孟经纶就算是再勤于公务又如何?朝廷依旧没有人注意到他。

    可自己来这么一折腾,大同提前焕发了他本来应该有的光彩,连带着孟经纶也被皇上注意到了,这莫非就是蝴蝶效应?那么博学多识,气度不凡的孟经纶又会有怎么样的发展?

    得到消息的孟经纶来之前就已经把住处准备好了,皇上和孟经纶谈了一会儿之后,便准备起身和孟经纶一起回县府衙门,实在是因为这里太过于低矮昏暗,再就是县府衙门安全一些。

    再之后,皇上在西州这边视察了河工后,都是孟经纶陪同,张彦瑾在一旁作伴,大约微服私访了十多天的功夫,皇上才回到了长安城。

    张彦瑾这才知道,原来皇上一直都有微服出行视察,不过是大多数人不知道而已。想到大清朝的时候康熙帝六次下江南,消耗空了国库,又对比现如今的皇帝,张彦瑾不得不说是感慨甚多。

    身处高位,却又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以及权势带来的荣光,真正做到为国着想,这才是真正君临天下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