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书屋 - 言情小说 - 古代升官日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18

分卷阅读218

    样子,自然知道张彦瑾端的是什么架子,他眯着眼想道朝中那些大臣的脸,看张彦瑾更是顺眼。

    那些大臣整天就知道谋算自己的利益,把在天底下的百姓都不放在眼里,整日就知道中饱私囊。

    若朝中天天都和张彦瑾一般,为大魏做些好事,这天下难道还会不太平昌盛吗?

    张彦瑾见皇上突然又对自己笑了起来,有些摸不着头脑,他要是知道皇上又在心里拿他和着重其他大臣做比较,心里便只有苦笑的份了。

    “皇上,这考试之度既然是为了让读书人又入朝为官,施展抱负和才华的机会,便称之为科举,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既可以让有志之士得到重用,也可以缓解朝廷的用人之荒。“

    皇上听到张彦瑾这么说,心里已经明白了三分,若是采取这科举制度,便可以打破世族垄断和大魏现有的用人僵局。

    张彦瑾这段话可算是说到皇上的心里去了,这让皇上对张彦瑾更加刮目相看。

    “张卿接着说。”皇上做出洗耳恭听的的姿势。

    张彦瑾看在眼里,知道今天这话皇上是听进去了,果然皇权集中是每一个帝王终生致力于的事业。

    “通过分科取士的方法,既可以保证求仕之人有足够的学识和见识,也能做到术业有专攻,像是擅长算法的人可以到工部就职,文笔好的人可以到吏部做统计,懂礼法的人可以到礼部做司礼,若是遇到全才,那更好,可以做统领之类的官职。”张彦瑾道。

    这科举制度的优点不止这些,可是单单可以打破世族的垄断这一点就足够让皇上重视起来。

    皇上听到张彦瑾这吗说,心中大喜,当即拍板道:“张卿可回去把这考试的规范撰写出来?到时候朕下诏天下,凡是有治世之才和专业之能的人皆可以到京城来参加科举。”至于会难处,张彦瑾确实好用。

    “皇上,这科举之事所要筹备的地方众多,应当先准备得当,再昭告天下。”张彦瑾建议道。

    “这个是小事,此事由张卿负责,此事大擅,但是阻力只怕不少。”

    张彦瑾已经决心斗,那自然就不怕:“开科取士,会让皇上赢得民心,民心说向,众人都有了盼头,一开始是难了些,但是日后足以让我朝千秋百代。”

    这个足够说服皇上。这年头,皇上被世家压着也憋屈啊,但是前朝崩溃之前车之鉴,他不能不忍着。

    “在张卿看来,这科举该是什么时候开始最为妥当?”皇上眯了眯眼,暗示说道。

    “大魏国土之大,等诏令下发道各地当是需要些时日,今年怕是来不及了,且这科举应当时间,各地距离遥远,若是都挤到这京城怕是不妥。”张彦瑾道。

    这科举之事和修路不一样,这是关系到全天下读书人的事,且不可能什么都没有便开始。

    “若是能到进城参加科举之人,车马和住宿之费用由官府来承办,张卿意见如何?“

    若是能用钱来瓦解世族的力量,皇上早就这么做了,可那些世族都是些喂不饱的恶狼,皇上这才时刻防备着。

    “皇上此举定然是大利于民众的,不过大魏人口之多,若是人人都来参加科举,岂不是有些不妥。“

    张彦瑾没说的是这要是有些人打着幌子来坑蒙拐骗,这好意怕是就成了恶果。

    “可若是通过层层选拔,由乡试,到府试,再到天子脚下的春闱,这样层层选拔,到时候过了春闱,入天子门生,到时候皇上可就是天下读书人的老师了。“

    皇上听到张彦瑾此话,不仅没有责怪张彦瑾胡乱说话,反而很是高兴,将天下之能人都纳入门下,到时候朝中谁敢结党立派,就是有,那也是天子一派。

    “皇上,这考试的内容暂可定为明经和进士两科,考试的内容分别是经义和时事,即可让读书人熟读书本,也可了解这天下民生。“

    张彦瑾索性一股脑地把科举的内容都和皇上说道,生怕皇上再来兴致,说立马就准备考试。

    “你还不赶紧拿笔记下?”皇上对着石雕像徐公公说道。

    徐公公立马拿着笔墨记录张彦瑾的话,皇上之前也没说要记录,不过做到徐公公这份上,自然不会埋怨,皇上的话就是圣旨,不得不从。

    “考试当由礼部来主持,殿试由天子主持,请皇上圣裁?”张彦瑾把呢个想到的关于科举的制度和内容都一一说道。

    徐公公拿着笔在旁边摸着汗,平日里怎么不见这张大人如此会说,今天他这把老骨头差点倒在这里了。

    “那你今日转到礼部,张询前些日子倚老卖老请求致仕,你就过去暂代礼部尚书。”皇上思考了下,边说边开始下旨。

    “臣多谢皇上。”张彦瑾倒是惊异了,没想到这官升得这么快,感觉皇上似乎是丢了个烫手山芋。

    不过既然皇上把这礼部尚书之位给了自己,那这科举这事便不能出任何问题。

    张彦瑾拿着皇上颁发的圣旨回到宁国公府。

    宁国公见张彦瑾身后跟着一大群宫中的人,问道:“这是如何?”

    张彦瑾便把自己和皇上说的话和宁国公府众人又说了一遍。

    “二郎有出息了,”宁国公不由地感慨道,心里也颇为骄傲。

    宁国公出了个礼部尚书,一下子就传遍了京城,张彦瑾不过还是个少年郎,便能有此担当,自然是京城中的佳话。

    “爹,皇上已经给二郎赐了新的宅子,离宁国公府似乎还近着呢。”说话的是宁国公的长子张博文,他刚刚在帮张彦瑾清点宫中的赏赐之物,便看到礼单上的一处地契。

    “我看看。”宁国公拿过地契,看到这地址就在宁国公府不到一刻钟的脚程,对张彦瑾道:“既然皇上给你赐了宅子,那你必然是要搬过去的,不过好在距离近,以后回家吃饭也方便。”

    宁国公原本是想把张彦瑾留在府中,可皇上既然有此意,想必也是为了二郎好,便不再说留人的话。

    “是,伯父。”

    张彦瑾倒是没想到皇上如此心细,想必也是为了不落口舌。

    “到时候府中下人和采买交给管家便是,原本那些跟着你的人也都跟过去,至于其他的下人我让你伯母帮忙掌眼,既然你现在是尚书了,晚上就帮你摆个庆贺宴,想必皇上交给你的事情是刻不容缓,往后也不知有没有时间。“

    宁国公道,替张彦瑾把事情都想好了。

    张彦瑾对这些事情是一窍不通,见伯父对自己照顾的如此细致,也只能接受了。

    宁国公府的老夫人听见张彦瑾升为礼部尚书,连忙拜佛求菩萨,倒是让张彦瑾哭笑不得。

    祖母嘴里念叨的都是求平安,自己不过是去任职,又不是去上战场,平日里祖母只有在伯父去边关点将的时候才会这样。